首页
天麻食品
天麻栽培
天麻包装
天麻功效
天麻含义
天麻种类
天麻价格
天麻挑选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为陇南文旅打CALL

                            

??

点击图片,一起“云游”甘肃!

近日,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出版发布了陇南专刊,

以独特的视角,

立足陇南已开发和未开发的

人文历史、艺术民生、地理风光

让这块藏在深闺无人知的“复杂宝贝地带”,

在杂志中被一页页翻开,

为世人所知!

专题

“一城山水感受万物生长”

高原隐匿下的小江南

印象中的甘肃应该是带着黄沙的直爽与豪迈,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应该是山之粗旷、水之苍茫的莽然之气。但当车开进陇南时,辽阔的西北平原仿佛被留在了车窗后,呈现在眼前的只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及葱葱郁郁的树木。

千山万水里的诗歌

与甘肃大部分地区不同,山与水对陇南具有重要意义。同行的陇南朋友曾告诉我陇南的地形取决于秦岭和岷山的心情,一开始我不懂,后来翻查资料才知道,东西而过的秦岭与岷山在陇南境内相互交错延伸,构成了高山、峡谷与盆地相间的多样地形,使得陇南一半装着西北的辽阔,一半藏着江南的娇羞。陇南的山并不像别处的山一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共性,在这里每座山有每座山的风格,每座山有每座山的姿色。康县的阳坝、徽县的三滩、武都的千坝草原,或秀丽、或险要、或雄伟,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藏身其中只觉风光旖旎,江山无限好。

对陇南人来说,白龙江是最重要的河流,它就好比母亲河,奔流不息地流淌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陇南人。蜿蜒千里的白龙江,流经宕昌、武都、文县三地,清澈的江水犹如一条银色带铺垫在陇南大地,泽被着两岸的土地。走在武都江边的小路上,友人告诉我白龙江以前叫羌水,因两岸的氐羌族居民而得名。后传说一条白龙路过羌水时被其中的景色所吸引且安家于此,两岸的村民为留纪念便将羌水改为白龙江。白龙江的传说固然美丽,但更让人留恋的是白龙江浇灌的红花绿草与林海松涛,是每一寸被滋养的土地留下的生命气息。相比于大西北的苍茫遒劲,陇南的山水风光为其增添了一份柔软秀丽,而相比于婉约多情的江南,它又多了一份韧劲与力道,置身其中,只觉是走进了一幅山水铺就的水墨画中。

知TIPS

阳坝自然风景区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城南的阳坝镇,境内梅园沟、红豆谷等景区林木茂盛,流水淙淙,清河原始森林中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珍稀树种近40种;金丝猴、大熊猫、大鲸等国列珍稀动物36种,自然景观余处,林草覆盖率高达85%以上,负氧离子充足,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三滩

地质构造及岩性的差异,使得三滩形成了南部为峡谷,中部为高山平台和岩溶地洞、北部为高山地貌的多种地质类型,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之为一个复杂的宝贝之地。三滩山泉众多,形成了多处瀑布、溪潭,较著名的有梅崖瀑布、椒树坪瀑布和三眼泉、江涡潭等。其中位于严坪村南的梅崖瀑布,高余米,每年雨季飞瀑高悬,如从天降,气势逼人。

千坝草原

地处白龙江南岸的高寒地区,该草原位于岷山山系和雷鼓山支脉,海拔—米,由于地壳运动变化和火山岩浆喷发,形成了集高山、丘陵、盆地、小平原于一体的特殊地貌,构成了一个自然优美的高山牧场,成为“悬在头顶”的草原奇观。

三种气候孕育的植物大观园

能同时拥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城市并不多,陇南算是一个。由于陇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变化复杂,因而形成了境内多种气候类型承接的特征。也正因如此,万千草木在这里生根发芽、自在生长。据统计,这里自然生长的树种有多种,其中珍贵树木便有51种,木耳、香菇、蕨菜等可食用菌、蕨类多达余种,多样的气候为各类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了植物的大观园。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看到最多的便是野生核桃,随手捡起一个,搓揉掉青色的外壳,便装在口袋里,对我来说,这种带皮儿还有青涩香味的核桃可是第一次见,放在家里留个纪念也不枉费我这次的旅行。为我们带路的当地人边走边领着我看路边的枣皮、杏树、苦菜、木龙头等,各类树木野菜如同画卷般在我的眼前铺展开来,刚开始我还认真地一一辨认,,直到后来东西多得我再也认不过来时便宣告放弃,只是随性地左看看,右瞧瞧,图个痛快。

朋友告诉我,陇南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名号,起初我是不太相信的,总觉得这是故乡人对家乡特有的小情结。直到后来我看到当地县志时,才惊觉陇南植物药材的丰盛与繁茂。境内的植物药材有多种,其中最地道、最有名的是当归、天麻、雄黄、半夏等,这些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因此陇南在甘肃乃至全国都是不可小觑的药材生产地。在陇南,植物药材是耕种的主要作物,其药材种植面积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以上,每到收获季节,成百上千的植物药材带着生机与活力的滋味“弥漫”在这片土地上,让人踏实、心安。有研究者将陇南的药材种植划分成了五个大区,其中宕昌县、礼县、武都区的部分中药材乡镇为西北部药材种植区,主要以当归、大黄的种植为主;西和县、武都区、宕昌县、礼县的部分种植乡镇为中北部药材种植区,主要以半夏的种植为主;文县、武都区、宕昌县的部分种植区为中部药材种植区,主要以纹党为主;康县、文县、武都区的部分种植乡镇则是东南部药材种植区,以黄连、天麻的种植为主;徽县、成县、两当县则构成了东北部种植区,以银杏、杜仲、板蓝根、川贝母、桔梗等药材的种植为主,种植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陇南成为了国内大宗药材品种库。看到大批的药材从这里运出,便会想到它们耕种、培育、采摘、晾晒的过程,仿佛看到了种药人被汗湿浸透的脸颊和粗糙的双手,对他们来说这些不仅仅是药材,还是一年的信仰与希望。

如果说丰富的药材种植是陇南的传统,那么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茶树生长地陇南便成为了高原上一颗闪亮的明珠。陇南独有的亚热带气候,使区域内拥有足够的热量及湿度供茶树生长。和江浙地带的茶树不同,陇南的茶园大多是高山茶园,位于北纬33,海拔米以上的地带,“高纬度、高海拔”的特点赋予了陇南茶叶独特的馥郁与鲜爽醇厚的口感,小尝一口,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坐在茶园的湖边,友人戴笠钓鱼,而我只贪一口新采摘的春茶,细细品去,仿佛看见了云雾缭绕中雨后新长出的嫩芽,清爽怡人,逍遥自在。

在大自然里和动物做朋友

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谈起动物便不自觉地想到了家宠,作为宠物,猫与狗的乖巧可爱不容置疑,但相比自然中成长起来的生命,宠物总少了一份野性与自在,它们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看不见天地间真正的风采。

陇南养宠物的人并不多,偶尔于乡间的老房子前看到的也多是土猫、土狗,大概是主人养来抓老鼠或是看家用的。它们放养于田野山林之间,与各色动物相处、生活,彼此之间的隔阂并不明显。人与动物也很容易交流,你只要拿着好吃的朝它晃一晃,它便会向你跑来。当然,在这里即使是家养的动物攻击性也要强得多,若是想挑衅它们,那呼啸而来气势可不见得谁都能招架得住。

陇南的动物种类不可胜举,不仅有大熊猫、金丝猴、大鲵、蓝马鸡等珍贵动物,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梅花鹿、羚羊、野猪等。山间丰富的植被为这些动物提供了安逸的栖息地,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生存繁衍,甚至是与人类相处。遗憾的是,这次的陇南之行我并没有见到太多的野生动物,去寻找娃娃鱼的那天也因为下雨没有见到其全貌。但也有值得欣喜的地方,走在山林间,耳朵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仿佛合奏一般,不同枝头的鸟儿在彼此附和、呼应,由此形成的和谐乐曲不觉让人惊喜愉悦。

可能是野生动物太多,当地人总是有讲不完的逸闻趣事,比如今天谁家的鸡棚里又看到了野生大熊猫,明天谁家上山的时候又看到了一头野猪,后天谁家院子里又闯进了一头羚羊,徒步上山时,当地引路的大叔给我讲了一系列这样的故事,虽然内容没有多精致完整,但听起来倒也有趣,仿佛这里的人都将这些或大或小,或珍贵或寻常的动物当作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便也有了说不尽的趣事与话题。

以前,我总觉得和动物和谐相处,便是像养宠物那般,将其圈养起来,喂它吃的,给它玩的,或是像珍妮古道尔那样与动物同生活,但到了陇南我才知道,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在彼此正常的生活轨迹下成为对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四川话的甘肃人

刚到碧口的时候,我还以为我离开陇南了。当地人带有川渝口音的方言让碧口不像是陇南县城里的小镇,更像是川渝地带的某个地方。

碧口位于甘肃省的最南端,与四川省只有一江之隔,白龙江由此向东流入四川省,因而这里成了陕甘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碧口居民多为四川迁移而来的商人,在语言、风俗及住宅上保留了四川地区的特色,造就了“碧口不像甘”的独特现象。明清时代,镇上凭借白龙江和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各地而来的商船列队促进了当地水运业的发展,一时间碧口古镇商贾云集、繁华之极,成为了甘肃四大名镇之首。整个镇子沿江而建,江边伫立的古老城墙还保留着历史的印迹,登上城墙碧口的秀丽景色一览无余,但这还不够,还得看一看古镇里的仿清式的川北民居,那里还藏着昔日船帮会馆的繁华声响。

镇子里的人依然喜欢将货物挑到江边来卖,起早点儿便能看到汇聚了各色品种的碧口菜市场。当地人一般会早早来到这里,挑选自己心仪的菜品。懂行的司机告诉我们在这里买菜得讲究门道,市场的外围多是农民自个儿挑着担子来卖的蔬菜,新鲜、实惠;而市场里头的摊位多是外地进口的大棚菜,品种多但是价格也要高一些。我们刚好赶上了菜市场生意兴盛的时候,各色的菜品看得人眼花缭乱,扫把菌、罐罐梨、麦黄瓜、洋火姜等当地菜品让我大开眼界,我不断地向卖家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全然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乡人模样,卖家很热心,总是耐心解答我的疑惑,即使我什么都不买也只是笑笑说:“没关系,下次想吃的时候记得来就行!”我满口答应着,心里想着下次来一定要将这些难得一见的菜吃个遍。

街上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虽嘈杂但也让人觉得安心。同行的友人乘着兴致也买了一条十几斤重的野生鱼,他提着他的战利品满意地说:“不是这里还买不到这样大、这样新鲜的鱼头,晚上我们拿它炖汤喝吧。”我很庆幸跟他来了这个菜市场,倒不是因为晚上有鱼汤喝的缘故,而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土地的另一种活力。

知TIPS

“碧口不像甘”

碧口不像甘主要体现在人文及气候上。碧口语言、风俗习惯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具有巴蜀文化的特点;其次碧口位于西奏岭山地和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形成于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湿气流能一路延伸到白龙江中下游河谷。因此,冬天这里要比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

石头与水的对话

若只是把碧峰沟的照片给众人看,怕是很难有人相信这是甘肃的风景。乘车驶出碧口古镇,沿着盘曲的山路多是一条条潺潺的小溪,溪水中间散布着凌乱的大石,石头的棱角早已被细细的水流打磨掉了,变得光滑而又圆润,仔细端详有时还能发现造型颇为奇特的石头景观。我问司机能否停下来让我看看这溪里的石头,司机告诉我,和碧峰沟比这里差远了,于是我对碧峰沟又多了一份期待。

车子停下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我离碧峰沟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所以下车时我实实在在被她清秀灵巧的画面所吸引了。掩映在群山之中的碧峰沟还是一片处女地,满地的乱石与青苔让人不得不时刻留意。丝带一般的溪水沿着山道蜿蜒,虽处处散布着石头,但没人知道它们的深浅。司机告诉我这里的石头品相好,是做景观的好石材,曾经有很多人在这里搬运石头做买卖,后来因为政府将这里作为保护区这些石头才被禁止搬运和贸易。听他说完后面半句我才松了一口气,若这些石头最终都成了人造景观的原石,那再美的假山也弥补不了这石头与水交映而成的天然画作。

我听从了司机的建议,到水边的滩涂走了走,近距离感受这沟壑里的清冷与雅秀。滩涂并不是沿着溪流连续不间断的,时时有溪水会改道分流阻断原有的路途。踏石而过时得时时小心,石面附着的青苔使原本就湿滑的表面变得更危险,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的探险,我们三五人携手而行,穿梭于淙淙溪水间,山风清透,不带一丝杂质,将烦恼与忧虑一并带去,使人也变得如溪水般清澈明净起来。我们沿着溪水继续往山的深处走去,寻到一处略为壮观的瀑布,瀑布不大,高低落差不过几十米,但水流湍急,颇有一番“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令人称奇。

回来的路上,我问友人为什么溪中会有那么多的石头,友人摇摇头说他只知这些石头是地质变动造成的,有亿万年的光景了,但具体是什么变动他也不知道。回去后我也没有再查证,只觉既然自然造就了这样的景色,便是一种馈赠,只需感受它,享受它即可,其余的纠结太多反而成了一种烦恼,失去了这种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的快乐。

在李子坝谈论陆羽

去李子坝的那天下起了雨,整个茶园笼罩在雨雾之中,隐隐约约、朦胧若现,好似天上人间一般。茶马古道孕育了陇南的茶文化,也滋养了李子坝的茶文化。相传,文县种茶的历史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间,当时陇南茶马古道的兴盛,为文县的茶叶种植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生机,这里种植的茶叶或成为了镇上名流雅士的杯中茗品,或成为了商贾旅人杯中的消渴之物,但无论去往何处,文县的茶叶、李子坝的茶叶在茶马古道的历史中都留下了缭缭余音,直至今天,当地人说起文县的茶叶都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我们来时已过了采茶的时节,茶园里除了满山绿油油的茶树便是淅沥沥的雨声。茶叶的芬芳穿过雨滴弥漫在周遭的空气里,沁人心脾,我做着深呼吸,试图想多让茶叶的香味停留一会儿,朋友察觉了我的意图,直接摘下了一片茶叶让我尝尝,我不客气地接了下来。此时的茶叶虽不比新鲜的茶叶鲜嫩,但口感依旧轻柔,嚼碎后齿间留下的清香还带有一丝涩味儿,我是不懂茶的,但漫步于茶园间,吃上一口现摘的茶叶,好像倒也吃出一点味道来了。

下山时我们碰到了住在茶园的老人,他热情地邀我们进屋,因为下雨我们也没有拒绝,便直接在老人的屋里坐下,聊了起来。老爷子告诉我们李子坝的茶与南方的茶不同,这里的茶园多分布在半山腰,海拔较高,且昼夜温差大,属于高山云雾茶,茶叶颜色皆翠绿浓郁,外形似雀舌,“色、香、味”俱佳。他怕我们不相信,边说边为我们泡了一杯,我们接过茶,道了谢,小尝了一口,确实味甘爽口,便称赞了起来。老爷子一时兴起,便又告诉我们喝茶还得看茶,冲泡后的茶叶色泽翠绿,汤色清亮便算好茶,我们边听他说边端详着手中刚泡的茶,想看出个一二,但究竟是个外行,便只能作罢,重新细细品尝茶里的滋味,回味茶叶在齿间留下的甘香。喝完茶,我们便向老人家道别,感谢他为我们提供的可口的茶叶,老人不以为意,只笑笑说下次再来喝就是了。这些从不讲究茶具品牌的种茶人,使喝茶褪去了繁冗的装饰,回归了其简单、质朴的本源,让人在简单的一口茶中也能感受到乐趣与甘甜。

探访裕河“猴王”

“猴王”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猴王”,但每天看到这些猴子就如同自己家人般,喂养它们、照顾它们也就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我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但看到它们能每天在这里活蹦乱跳的、自由自在的成长,我就觉得安然。”

原始森林里的乐园

裕河乡离武都的车程并不远,但想要一睹金丝猴的真容还得步行40余分钟。为保持保护区的原始样貌,这里没有索道,没有观光车,甚至连上山的路都不是一条规规整整的马路,而是任由人们踩踏、开拓而来的小径。

来看金丝猴的时候我并没有做好爬山的准备,满以为下车就能看到满山的猴子,但事与愿违。猴子们半放养在山谷里,需要徒步上山。山上并没有太多人工的痕迹,大部分还保留着森林原始的面貌,连山脚下的路也没有铺设水泥,只是铺了一层石子以防雨天时游人滑倒。上山的路很陡,时常需要以棍子作为着力点进行攀登,若隐若现的石阶时宽时窄时高时低,虽不好走,倒也是番别样的体验。山间树木丰盛,鸟儿的鸣叫声显得和谐有序,偶尔在树脚下能发现野生蘑菇,我开玩笑似地对同伴说:“早知有这么多意外收获,就带个框来了。”同伴回复得快,说:“可你也不知道哪种蘑菇能吃,哪种不能吃。”我笑着点点头,赞同他说得有理。听当地人说山里除了金丝猴还有大熊猫,林麝、羚羊、麻狼、马熊、羚牛等,不过这些动物长期居住在森林深处,常人难以见到。我告诉他,若是真见到了不知还能不能跑掉。说说笑笑间便也走到了基地,并没有觉得路程太远,但回头看来时的路却有种看遍山岭的爽快。

我们到达时,猴子都分散于各个犄角旮旯中,难以看得清楚,有两三只聚集在树头,也相距甚远。我有些不甘心问养猴的杨师傅什么时候能看到猴子,杨师傅说喂它们吃饭的时候就看见了,说完他看看手表,告诉我半小时后你就能看见了。

每到喂食的时间,杨师傅需要走遍整个山谷,将散落在各地的猴子聚集在一起,再统一向他们投食。杨师傅对猴子有一套特殊的呼叫方法,只要他走过的地方,无论大猴子小猴子都统统向山谷的平地走去,就好似听到了吃饭的铃声般。保护区的猴子共有41只,其中有11只是去年刚繁殖的,小猴子在猴群中格外明显,不仅体格不如成年猴子强壮,就连长相也带着幼儿的稚嫩。这里的金丝猴不像寻常猴子般对香蕉情有独钟,它们更喜欢吃苹果和胡萝卜,苹果还只吃本地的,杨师傅将两箱苹果和胡萝卜撒在山谷的平地上,任猴儿们各自拿取、食用,一时间整个山谷里都是猴子们雀跃的身影,或是尽情地享用食物,或是蹲坐在枝头望向人群,亦或是上蹿下跳不停歇地蹦来蹦去,总之这里就好像是一个天然的乐园,人、猴子和山间的草木都好似浑然而成,没有种类的隔阂。

成为森林里的“猴王

杨师傅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及成了“猴王”,只是村里人这么叫他叫习惯了,他便也接下了这个名号。

在裕河保护区成立后不久,杨师傅便已经是这里的金丝猴饲养员了。他眼看着这里的猴子从十几只,到几十只,再到现在的四十几只,他告诉我这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般令人振奋。其实金丝猴的饲养并不容易,不仅要长期照看着金丝猴,还要在没电没网的山上耐得住寂寞。金丝猴的饮食习惯与人类相似,分早中晚三餐,每次喂食时间相隔4-5个小时,喂食时间饲养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整,有时候晚餐喂的时间太早,还得准备晚上的宵夜,特别是在农历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日月亮大而圆的这几天,猴子夜间活动丰富,需要为他们准备好额外的食物。杨师傅告诉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在冬天,大雪纷飞,整个山岭都安睡在瑞雪之下,显得沉寂祥和,但同时大雪也掩埋了上山唯一的一条路,山路陡削,积雪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甚至摔下山坡,但为了能按时照看山上的猴子,杨师傅用铁钩,一步一步地凿着走上来,给山谷里的猴子们准备食物。晚上,山上没有电,杨师傅只能靠大雪前捡的树枝生火取暖,简陋的小木屋里,炭火是杨师傅冰冷长夜里唯一的同伴。这样艰苦的日子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一年又一年,杨师傅没有觉得很苦,反而他很满意他的工作,在他眼里,看着这些猴子能自在而健康地成长便是他年复一年坚持的全部意义。

杨师傅向我说他与猴子的各种故事,比如如何驱赶闯进保护区的野猪,如何有效地将猴子聚集在一块,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讲述他在这里碰到的奇闻逸事,并将手机里与猴子的相片送与我看,那一刻,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对工作的赤诚,也看到了他对着一群鲜活生命的热爱。

除去照看猴子的时间,杨师傅大多在山里捡柴或是釆一些野生的山货,我问师傅会不会在山里迷路,他很自信地跟我说不会,并告诉我他就住在杨家坝,从小不知在这山林里蹿过多少回了,这点弯弯道道还绕不晕他。没事的时候,杨师傅会在房子里自己做一些小东西,屋里各式各样有趣的小板凳便是杨师傅的作品,他告诉我这些是他无聊的时候用山上捡的树桠做成的,想着可以在游客多的时候给大家提供点座椅。这些小板凳小巧可爱,形状不一,大都保留了树枝原本的颜色,我告诉他这里的每一个板凳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哈哈大笑,然后摸了摸这些板凳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这些都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活计。

山上的生活孤独、寂寞,除了猴子,小木屋便是生活的全部场所,这间不足20平的小木屋里唯一的娱乐用品便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杨师傅告诉我这是通电了以后才拿上来的,我告诉他“猴王”不好当,他却笑着说,没有什么好当不好当,只是想着既然做了就做好吧,山上的生活虽然枯燥了点,但我也经常在这山里走着,捡捡柴火,摘点蘑菇什么的,也还安逸。我看着他说话时满足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是真正的“猴王”了。

知TIPS

裕河自然保护区

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境内,地处陕、甘、川三省及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87.5%。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大熊猫、林麝、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以及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来源

陇南文旅

原标题:《《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为陇南文旅打CALL!专题《一城山水感受万物生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haicity.com/tmzl/tmzl/16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